知識分享

知識分享

台灣市售防霾紗窗網全面解析:四大類型比較、選購指南與PM2.5實測數據 (2025年最新)

台灣市售防霾紗窗網全面解析:四大類型與差異比較

 

面對日益惡化的空氣品質與PM2.5污染,越來越多家庭開始重視開窗通風時的防護問題。防霾紗窗作為兼具「通風」與「過濾」功能的居家設備,已成為住宅環境升級的關鍵配備。然而,市售產品種類繁多,從歐洲進口花粉網、亞洲細密黑色纖維網,到新世代奈米纖維薄膜型高科技紗窗,性能與價格有所差異。為協助消費者釐清市面上防霾紗窗的真實差異,本文將以科學角度全面解析台灣主要四大類防霾紗網類型,深入比較其材料結構、防護性能、清潔與耐候特性,協助您選擇最符合居家需求的防霾解決方案。

 

H1. 台灣市售防霾紗網可主要區分為四大類型

1. 防花粉型網

最早起源於歐洲,實際上在歐洲並無「防霾紗網」一詞,其共同的產業產品名稱皆統稱為花粉網(Pollen Mesh),主要以靜電吸附原理阻隔空氣中顆粒。防花粉型網主要能過濾 PM10 顆粒,其代表性污染源為花粉。花粉網主要功能有三:防花粉、防灰塵、防 PM10。此類產品在台灣市場中已成為主流,主要進口來源來自歐洲與亞洲。

2. 細密黑色纖維網(俗稱絲襪型網)

此類防霾紗網主要源自亞洲,因其外觀輕薄、細緻如絲襪而得名。孔徑細密(100–300目),肉眼難見孔洞,具有優秀的灰塵隔離力,但通風性相對較弱,且目數愈高容易出現疊影現象。由於靜電吸附原理易使灰塵附著,需定期清潔。價格相對親民,是入門型防霾紗網的常見選擇之一。

 

3. 奈米纖維堅韌型網

以瑞士龍高科技防霾紗網為代表,採用來自奈米高科技薄膜技術(Nano Thin  Film  Technology),以三層奈米纖維結構取代傳統編織工法。此類產品屬於新世代「濾網級」防霾技術,兼具高強度、抗化性、長效防護及耐候性,能有效阻隔 PM2.5 以上的微粒,並通過多項歐洲與德國實驗室認證。

4. 48目/58目型網

主要來自亞洲市場,以聚酯纖維編織而成。孔徑介於傳統防蚊網與防花粉網之間,兼具良好的透氣性與視覺穿透感。雖然防霾能力有限,但在通風、美觀與防塵效果間取得平衡,因而受到消費者青睞。

 

 

H2.市售防霾紗窗比較:主流產品差異與選購重點

伴隨著空氣污染與 PM2.5 問題日益嚴重,防霾紗窗已成為許多家庭改善居家生活空氣品質的第一道防線。市售防霾紗窗品牌眾多,其材質種類從靜電花粉防護型、細密黑色纖維型網(俗稱絲襪型網),到新世代奈米纖維堅韌型網,各有其不同材質、設計與性能。本次比較將著重於防霾性能、清潔與基礎體驗等核心要素上,來整理五款市售具代表性防霾紗窗的技術特性與功能表現之比較差異,以期能協助消費者快速了解不同防霾紗窗的差異性,以符合其採購資訊之需要。

防霾紗窗技術性能比較表 

項目品牌Re (歐洲瑞士龍)品牌Gr (歐洲)品牌Po (歐洲)品牌Su (亞洲)品牌SM (亞洲)
材料聚酯纖維 + PVDF聚酯纖維聚酯纖維高分子奈米纖維聚酯纖維
技術類型奈米薄膜型靜電編織型靜電編織型靜電編織型微靜電編織型
產品世代第六世代N/AN/AN/AN/A
紗網外觀三層奈米纖維堅韌型網防花粉型網防花粉型網細密黑色纖維網(絲襪型網)細密黑色纖維網(絲襪型網)
孔徑/絲徑絲徑500 − 800 奈米(nm)微細網孔830×260 微米 (μm)網格孔徑1380×350 微米(μm)N/A孔徑 100 微米(μm) / 絲徑 45 微米(μm)
目數無目數之分≈20×56 目N/A150 目137/150 目
編織技術奈米纖維薄膜技術 (Thin Film)傳統針織十字工法鎖針編織工法(Woven Lock)150目的紡織網布技術1:3 間距鎖針編織工藝
PM 2.5 阻隔率98.2%(2022 德 國TÜV新加坡實驗室)99.2%(2018 交大)98.8%(2018 交大)97%(2018 交大)一級防霾紗網(2024 陽明交大)
灰塵附著性甚低(物理彈離)高 (靜電吸附)高 (靜電吸附)高 (靜電吸附)高 (靜電吸附)
清潔週期原廠建議每半年頻繁 (靜電吸附特性)頻繁 (靜電吸附特性)頻繁 (靜電吸附特性)頻繁 (靜電吸附特性)
環保認證2022 歐盟 RoHS2014 歐盟 REACH  2007-2022 德國 ECARF(防過敏)N/A2025 歐盟 REACH
透視性稍弱稍弱正常
通風性正常稍弱稍弱

附註:

目數/孔徑: 1 μm (微米) = 1/1,000 公厘;1 nm (奈米) = 1/1,000,000 公厘。

SM 目數: 137 目 為 Ultra 版本數據;150 目 為 MAX 版本數據。

阻隔率: 靜電型紗窗的測試數據多採用 2018 年舊式檢測方法(零風速),可能與 2024 年新式檢測方法(風速 20 cm/s)的結果有顯著差異。

N/A: 代表本研究未獲得公開揭露資料,非不存在。

資料來源: 德國 TÜV 實驗室檢測報告(2022)、交通大學環工所實驗室檢測報告(2018)/(2024)、歐盟 RoHS 檢測報告(2022)、歐盟 REACH 檢測報告(2014)、德國 ECARF 防過敏檢測報告(2007)、歐盟 REACH 檢測報告(2025)。

 

H3. 選購額外考量:奈米纖維技術在抗汙染與耐候性的獨特優勢

除了考量基礎的 PM2.5 阻隔率和通風性之外,消費者在選購防霾紗窗時也應考慮紗窗的附加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新型奈米纖維產品因其結構特性,經測試後可能同時具備阻隔油煙、抗UV(紫外線)或防強風大雨潑濺等附加功能。特別是對於位於汽機車廢氣高汙染區或多雨地區的家庭,這些進階功能將能提供更全面的防護與耐用性。消費者採購時可向廠商進一步詢問此類進階測試數據或佐證資料,作為最終決策的參考。

H4. 結論建議:如何選擇真正有效的防霾紗窗

綜上比較,各品牌防霾紗窗在材料、技術與功能上具明顯差異。瑞士龍採用奈米薄膜結構,屬於新一代「機械物理防霾型」;其他品牌多為「靜電吸附型」,雖具一定防霾效果,但易沾黏灰塵、需頻繁清潔,且對油煙與廢氣防護能力較弱。 若重視長效防護、通風與健康兼顧,建議選擇通過國際認證(如 TÜV、RoHS、REACH)之奈米薄膜型產品。消費者應綜合考量防霾效率、透氣性、耐用度與清潔便利性,並依居住環境與經濟預算選擇最適方案,方能達到真正健康、舒適與節能的平衡目標。總而言之,防霾紗窗是一種有效的長期投資,其價值不僅體現在阻隔PM2.5上,更在於提升居家生活品質與身體健康上。